摘要

目的 基于“肠-肝-脑轴”理论探讨柔肝通络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2018年10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柔肝通络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及血清5-羟色胺(5-HT)、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25/31)(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增高(P均<0.05),酵母菌、肠杆菌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菌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菌群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5-H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α-Syn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5-HT、α-Sy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不明显(P> 0.05)。结论 采用基于“肠-肝-脑轴”理论拟定的柔肝通络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及脑肠轴功能有关。

  • 单位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