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进而探讨民国中医出版业的发展特点。方法: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蓝本,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结果与结论: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1912—192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书籍出版以翻印前代著作为主,出版内容缺乏原创性;1928—193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繁荣发展阶段,此时出版数量最多,原创书籍比例大幅度提升,出现了实验类本草著作、大部头丛书及教科书,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黄金十年";1938—1949年书籍出版数量受到战争的影响,波动较大,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不稳定阶段。出版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是出版数量最多的地区。此外,浙江、北京、四川、广东等地出版数量相对较多。出版主力为中小书局,大型书局在出版印刷成本较高的影印本著作和大部头本草著作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类型以印刷成本较低的铅印本、石印本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