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一种以持续性蛋白尿和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肾小球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1],也是近几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结局的一项危险因素[2]。蛋白尿是目前临床上评估和监测肾功能的指标之一,但是约有1/3的患者在蛋白尿发生前就已存在肾功能下降,因而仅检测蛋白尿不足以监测DKD的发病率和进展[3]。事实上肾脏穿刺活检仍然是正确诊断DKD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不能被患者广泛接受,而且不能完全做到早期诊疗,它通常局限于显示非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因此,DKD的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迫切需要高特异性、快速、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来诊断DKD[4]。微小核糖核酸(miRNAs)是普遍存在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转录物,最常见的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通过阻断蛋白质翻译和/或诱导信使RNA降解作为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物。有研究结果表明,miRNAs通过提供复杂的反馈系统来保持基因表达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心脏、肾脏、脂肪和免疫组织中的干细胞活性[5],并且在血液和尿液中稳定存在,其水平的高低影响疾病的进程,由此表明miR-NAs有可能成为DKD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
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 河北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