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光周期敏感性研究

作者:马永珍; 王芳; 王舰*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03): 106-111.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03.018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及光敏性,以国外2号、闽薯1号和青薯9号3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定3种不同光周期分别为8、12、16 h/d,通过分析马铃薯的表型性状(株高、茎粗、茎节数、叶片数、根长、根数、鲜质量、干质量)和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筛选出能够反映马铃薯光周期敏感性的指标性状,对3个马铃薯品种的光周期相对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马铃薯品种表型性状鲜质量、干质量、茎粗和根长均随光照时数的延长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光周期对马铃薯的干质量、根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鲜质量以及总根长有显著影响(P<0.05);品种对株高和根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光周期与品种互作效应对茎粗、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Pro)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筛选干质量、鲜质量、根数和根长4个表型性状作为光周期相对敏感度指标,计算得出青薯9号相比闽薯1号和国外2号为光周期不敏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