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采取脑电仿生电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刺激后弥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变化,为临床治疗PVS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PVS患者分为3组: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醒脑开窍针法组(针刺组)和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组(联合组)3组,各30例。仿生电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主电极置于天柱穴和完骨穴,每次治疗为连续刺激99min,间歇30min,再刺激99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0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连续治疗30d。选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疗效评分量表记录评估开始治疗前1d及结束治疗后1d的意识障碍变化,并观察记录DTI额枕束各向异性分数(FA)和ASL丘脑、额叶感兴趣区脑血流(CBF)值。结果:3组CRS-R量表评分、FA值、CBF值分比较,治疗前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与仿生电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仿生电组与联合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较针刺组、仿生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显著提高临床促醒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影像结构和血流量。

  • 单位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