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索青海高原藜麦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栽培模式,以大白藜和青藜5号为参试藜麦品种,设置3个钾肥水平(37.5、75.0、112.5 kg/hm2),3个氮肥水平(225.0、300.0、375.0 kg/hm2),3个磷肥水平(300.0、375.0、450.0 kg/hm2),3个种植密度(9、10.5、12万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正交回归试验,探索钾肥、氮肥、磷肥和种植密度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白藜的最优组合是KCl 75.0 kg/hm2,纯氮225.0 kg/hm2,P2O5 450.0 kg/hm2,密度12万株/hm2,影响因素依次是氮肥、钾肥、密度和磷肥。青藜5号的最优组合是KCl 37.5 kg/hm2,纯氮225.0 kg/hm2,P2O5 450.0 kg/hm2,密度12万株/hm2,影响因素依次是密度、氮肥、钾肥和磷肥。株高、分枝、茎粗、主穗长、主穗宽和全株重产量构成因子与藜麦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种植密度较大时,大白藜适当增加钾肥、氮肥、磷肥,青藜5号适当增加钾肥、氮肥的用量以提升产量。因此,不同藜麦品种对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需求存在差异,需要依据播种环境和品种间差异特性探索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