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过渡型农业合作化时期(1949-1957)、计划型人民公社运动时期(1958-1984)、真空型制度变革交替时期(1985-2002)和反哺型公共财政覆盖时期(2003年至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内容与形式在不同时期表现各不相同。经济基础决定农村供给体系发展程度,央地事权与财权划分影响地方公共服务,"自上而下"供给决策也会产生双面效应。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中仍存在着基层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农村公共服务被边缘化、供需脱节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发展需要从合理划分政府事权与财力、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等路径着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