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喹莫特二次诱导复发型银屑病模型鼠的建立与对比评价

作者:郑楠; 陈宏; 杨铭; 安月鹏; 张晴; 王婷*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3, 37(09): 994-1002.
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2304061

摘要

目的 初步建立咪喹莫特二次诱导的复发型银屑病模型鼠,并对其皮损状态及皮损组织中IL-17、IL-22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初发模型组、复发模型组,每组均为5只大鼠,咪喹莫特一次诱导法(连续涂抹8 d)建立初发模型,咪喹莫特二次诱导法(涂抹8 d后停止30 d再涂抹8 d,共计46 d)建立复发模型,建模完成后分别采用鼠银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MPASI)评分法对银屑病大鼠的皮损进行观察,对比在诱导阶段皮损出现的时间点,进行皮损取材,HE染色分析各组大鼠皮损组织的微观病理改变,RT-PCR法对皮损组织中IL-17和IL-22 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Western blot对皮损组织中IL-17和IL-22蛋白进行测定,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皮损中IL-17和IL-22蛋白的阳性表达,同时,分析复发模型组大鼠MPASI与各免疫指标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初发模型组相比,复发模型组大鼠在二次诱导阶段的皮损出现时间更早(2 d<4 d),银屑病典型皮损的形成时间更早(6 d<7 d),同时皮损状态表现更为严重,为显著的深红斑、皮损肥厚及大量银白色鳞屑;建模结束时复发模型组大鼠的MPASI显著高于初发型(P<0.05),复发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更为显著的角化不全、角化过度、棘层增厚及Munro微脓肿;复发模型组大鼠皮损组织中IL-17、IL-2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初发模型组(P<0.05),复发模型组中存在大量的IL-17、IL-22阳性细胞,可表达于表皮全层,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表达均较丰富;复发模型组大鼠的MPASI与其皮损中IL-17、IL-22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经咪喹莫特二次的反复诱导,其可能通过激活皮损组织中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导致其下游通路IL-17和IL-22分泌量的增加,引起复发皮损的迅速发生和典型化,从而成功建立复发型银屑病大鼠模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