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研究黄河中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河道滩地土壤呼吸的差异,研究选择裸滩、农田(玉米、翻耕地、休耕地3亚类)、撂荒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野黑豆Glycine soja 2亚类)及原生植被(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灌木柳Salix saposhnikovii、蒲草Typha orientalis及杂草混合植被4亚类)4类土地利用类型为代表,采集土壤CO2和H2S排放速率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野黑豆与玉米地亚类CO2排放速率最高,分别达到36.94 mmol·m-2·h-1和22.65 mmol·m-2·h-1,与其他类型差异显著,芦苇+蒲草(干)与芦苇+蒲草(湿)亚类差异显著;各亚类归类后的均值表现为撂荒地>农田>原生植被>裸滩,农田和撂荒地较原生植被分别提高了43.74%和236.86%,裸滩未检测出CO2排放数据。H2S排放速率表现为裸滩最高,达0.20mmol·m-2·h-1,与其他亚类差异显著,休耕地与撂荒地次之,其余亚类H2S排放速率变化于0.02—0.04mmol·m-2·h-1,无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裸滩>农田>撂荒地>原生植被,农田和撂荒地较原生植被提高了270.96%和33.40%。研究证明河道滩地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强度差异较大,滩地经农田开发后土壤呼吸强度明显升高,生物量、水分条件及土地开发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