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危险因素,并总结临床特点,为有效防控院内交叉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67例检出非重复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院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集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均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是否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进行分组,将产出该酶患者纳入研究组,将未产出该酶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167例患者菌种鉴定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105株、62株,而肺炎克雷伯菌产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30株,大肠埃希菌产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7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患者对头孢呋辛、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于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使用青霉素占比、合并低蛋白血症占比、服用第3代头孢菌素占比以及深静脉置管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第3代头孢菌素用药史可增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风险(P <0.05)。结论 第3代头孢菌素用药史和低蛋白血症会增加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风险,应重点监测高危人群,减少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量,控制感染风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