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现况分析

作者:贺立群; 马长生; 聂绍平; 吕强; 张蓥; 杜昕; 贾长琪; 董建增; 刘晓惠; 陈方; 周玉杰; 李志忠; 吕树铮; 吴学思
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16): 1266-1268.
DOI:10.3969/j.issn.1005-2194.2006.16.018

摘要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否规范,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07-01—2002-06-30与2003-07-01—2004-06-30两个时间段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注册研究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种类、联合用药、药物剂量及服用时间。结果1728例患者接受了PCI治疗,其中1006例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518例置入普通金属支架(BMS组),192例患者同时置入了DES与BMS,12例患者单纯球囊扩张。术后有70例患者未继续使用任何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其余1658例患者使用1种或1种以上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进一步分析BMS组与DES组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未使用任何抗血小板药物(BMS组52例,DES组18例,P<0.001),只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抗血小板药物(BMS组236例,DES组180例,P<0.001),只使用噻吩并吡啶类药物(BMS组45例,DSE组39例,P>0.05),使用阿司匹林加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双重抗血小板治疗(BMS组350例,DES组808例,P<0.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降低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