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五音戏,其前身又称"周姑子调",相传是清代咸丰年间山东章丘地区一名周姓尼姑擅长以说唱小调化缘,因其唱腔广受当地百姓欢迎,传唱甚广,所以这种日后流行于章丘清野一代的小调逐渐形成规模,并在同治年间形成了戏剧雏形。五音戏中蕴含的这种女性情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进步,逐渐在新时代和"女性意识"相结合,形成了其特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尤其在霍俊萍的"农村三部曲"问世后,其"女性意识"更为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