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笔者认为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的关键点有四:一是遵循经方相对剂量,经考证原方半夏一升(200 mL)约为90~120 g,故半夏剂量一般应大,可采用清半夏(9~15 g)与法半夏(9~15 g)同用;二是注重方证辨证,半夏厚朴汤最主要的方证:咽中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独见于妇人,男士、小儿亦可见;三是方证鉴别,临床需要与瓜蒂散证、麦门冬汤证相鉴别;四是以遵循“日三夜一”的服药方法为佳。
- 单位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笔者认为临床运用半夏厚朴汤的关键点有四:一是遵循经方相对剂量,经考证原方半夏一升(200 mL)约为90~120 g,故半夏剂量一般应大,可采用清半夏(9~15 g)与法半夏(9~15 g)同用;二是注重方证辨证,半夏厚朴汤最主要的方证:咽中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独见于妇人,男士、小儿亦可见;三是方证鉴别,临床需要与瓜蒂散证、麦门冬汤证相鉴别;四是以遵循“日三夜一”的服药方法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