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与华夏民族同样古老的民族,拓跋部在五胡十六国的争霸中问鼎北中国,由此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定都平城的拓跋鲜卑为树立其统治的正统性,开始了执着而漫长的汉化进程,宫廷音乐作为礼乐的重要内容,备受拓跋氏重视。在道武帝的主持下,重建宫廷音乐作为王朝的开国大计,如火如荼的展开。凝固在云冈石窟中的乐器图像,生动地再现了"戎华兼采"的平城宫廷音乐新模式。随着北魏平阔四方战争的结束,国家的战略方针也由武功变为了文治。迁都洛阳后,拓跋鲜卑深入中原腹地,与汉人杂居和交流,在宗教信仰上,逐渐与汉人趋同。从云冈石窟到龙门石窟的乐器图像在种类、数量的变迁,清晰地勾勒出拓跋鲜卑宫廷音乐逐渐汉化的过程,外来乐器从占压倒性优势,逐渐被汉传统乐器后来居上,最终达到传统乐器与外来乐器基本平衡。反映了孝文帝以汉法为政,对北魏社会进行的全面汉化改革,促使宫廷音乐汉化加剧。随着民族共同地域的变迁,拓跋鲜卑的其他民族要素也纷纷瓦解,在民族融合的历史大潮中,最终融合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