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壤有效水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研究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与玉米产量形成因素的关系对玉米生产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利用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1994-2017年的农业气象观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玉米基于土壤相对湿度指数(Rsm)的干旱频次时空分布规律,探索有效水分贮存量对玉米不同发育阶段产量形成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994-2017年研究区玉米各发育阶段平均有效水分贮存量在14-16mm之间,共发生干旱162次,其中轻旱116次,中旱36次,重旱9次,特旱1次,发生干旱的频次总体表现逐年降低,2012年为干旱频次下降的突变点,下降趋势明显。玉米主产区播种-出苗期天数平均为15.5天,与0-40厘米土层的有效水分贮存量呈显著负相关。玉米的气象产量受拔节至乳熟期的浅中层土壤有效水分影响较大;玉米的果穗长和茎杆重与不同发育期的各层次的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不大;果穗粗与玉米苗期中深层土壤、玉米旺盛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所有层次的土壤有效水分呈正相关;株籽粒重与三叶-抽雄期的30-50厘米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较大;百粒重与出苗-三叶期的20-50厘米土层的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呈显著负相关;各生长发育阶段土壤中水分过多,秃尖现象越重。
-
单位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