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复制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肺超声检查均正常的日本大耳白兔21只,麻醉后心脏采血,检测动脉血气;随即按照0.1 ml/kg的剂量注射分析纯油酸,致兔肺出现弥漫性"慧星尾"征。分别在注射油酸后1、2、3、6、9、12、24 h经心脏采动脉血观察PaO2测值。结果 6只实验兔在注射油酸1 h后采血,与制模前相比,4只实验兔PaO2升高,2只测值未见明显改变;制模2 h、3 h、6 h后各采血实验兔一只,PaO2均未见下降;制模9 h后采血2只,1只PaO2升高,1只下降;制模12 h后采血5只,2只PaO2升高,2只下降,1只制模失败;制模24 h后采血5只,与制模前相比,PaO2均出现较明显的下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注射油酸124 h处死的实验兔肺脏均出现肺水肿、肺淤血及淤血性出血(20/20);其次为过敏性肺炎(15/20);部分实验兔可见肺淤血性坏死(2/20)及小灶状、片状肺梗死(3/20)。24 h组与1 h组比较,实验兔肺水肿、肺淤血性出血的面积百分比的平均值随制模时间延长明显增加。结论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声像图改变及镜下病理改变早于PaO2的下降,实验兔的代偿能力及个体差异致PaO2下降的时间点不同;制模后24 h是PaO2整体下降的时间点;肺部超声检查可用于急性肺损伤的早期影像学诊断。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