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段石渠县棘球蚴病患者特征分析

作者:廖沙; 喻文杰; 张光葭; 何伟; 王奇; 李调英; 陈兴旺; 王谦*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03): 332-336.

摘要

2000—2002年和2014—2017年分别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石渠县7、 8个乡镇中的行政村进行调查,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辅以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对棘球蚴病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时间段内棘球蚴病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分型等的构成特点。2000—2002和2014—2017年分别调查416例和2 090例棘球蚴病患者。石渠县细粒棘球蚴病(CE)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51.9%(216/416)下降至2014—2017年的39.8%(832/2 090),多房棘球蚴病(AE)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48.1%(200/416)上升至2014—2017年的57.4%(1 200/2 090)(P <0.05); CL、 CE1、 CE2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2.4%(10/416)、 18.0%(75/416)、 13.0%(54/416)分别下降至2014—2017年的0.7%(14/2 090)、 4.6%(96/2 090)、 6.0%(125/2 090)(P <0.05), CE3、 CE4、 CE5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5.5%(23/416)、 11.5%(48/416)、 1.4%(6/416)分别上升至2014—2017年11.1%(232/2 090)、 14.1%(294/2 090)、 3.4%(71/2 090)(P <0.05); AE钙化结节型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10.3%(43/416)上升至2014—2017年的21.2%(444/2 090)(P <0.05), AE液化空洞型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18.3%(76/416)下降至2014—2017年的13.6%(284/2 090)(P <0.05),且病灶直径<5 cm的AE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15.1%(63/416)上升至2014—2017年的25.7%(523/2 032)(P <0.05); CE患者比例,21~30岁年龄组2000—2002年(10.6%, 44/416)高于2014—2017年(4.5%, 92/2 032)(P <0.05), 41~50岁及≥61岁年龄组2000—2002年(8.7%, 36/416; 5.3%, 22/416)低于2014—2017年(9.8%, 199/2 032;6.9%, 141/2 032)(P <0.05)。石渠县经过十余年的综合防治,棘球蚴病患者的构成情况呈现CE患者比例降低,AE患者比例增高,病灶分型、大小、年龄构成也有相应变化。

  • 单位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