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近年来四川地区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本实验采用RT-PCR法筛选410份四川不同地区DHAV-C的阳性肝脏样品,结果显示,DHAV-C在四川省广泛流行,部分养殖场阳性率高达64.62%(42/65)。以鸭胚尿囊腔接种法分离DHAV-C并测定其半数致死量(ELD50),同时观察病毒对鸭胚肝原代细胞(DELC)的适应性,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形态。结果显示,分离获得4个病毒株SWUNC1、SWUNC2、SWUNC3和SWUNC4,ELD50分别为:10-4.5/0.2 mL、10-5.333/0.2 mL、10-5.333/0.2 mL和10-7.65/0.2 mL。其中仅SWUNC4株可以引起DELC明显的CPE,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质中圆形的病毒粒子。对分离的4株DHAV-C进行分段克隆后拼接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对其进一步测序并分析。结果显示,4个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6.9%~99.2%,与NCBI中已登录的41株病毒相比同源性为92.7%~99.1%。构建的VP1基因进化树结果显示4个分离株均属于GⅡ亚型,且与四川往年流行株距离较远,提示近年来四川流行的DHAV-C基因组可能出现变异。进一步和国内外代表株比较,4个分离株的VP1基因均存在独有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SWUNC4株VP1基因突变最多为7个。4株分离株与四川早期分离株的抗原指数有明显差异,在SWUNC4株VP1蛋白aa101~aa111处还出现一个新的B细胞预测表位,提示传统疫苗株可能对分离株的保护效果下降。本研究丰富了DHAV-C基因组学研究资料,揭示了分离株遗传变异规律,也为DHAV-C检测靶点和疫苗候选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