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肾康栓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一年于该院住院的85例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的病程及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0. 05)。均采用低优质蛋白、低盐、低磷、低钾饮食,控制血压、纠正离子紊乱、改善贫血等对症治疗。治疗组:予肾康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或0. 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缓慢静注,每日1次,联合肾康栓6 g日2次肛门纳入给药,连续治疗15 d。对照组:仅予肾康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或0. 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缓慢静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15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等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 (1)疾病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例(18. 18%)和39例(88. 64%),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0例(24. 39%)和34例(82. 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治疗组有效率比例仍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9例(43. 18%) 40例(90. 91%),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4例(34. 15%)和32例(78. 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检测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肌酐清除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 <0. 05)。对照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对照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血肌酐、尿素氮、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肌酐清除率在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肾康栓治疗组,在改善症状积分、肾功能方面优于单用肾康注射液对照组。肾康针栓联合互为补充,局部与整体调治,益气活血,通腑降浊,有效阻止了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为临床提供了新选择。
-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