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脾主涎”理论是中医脾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鲜有同道对该理论的源流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这限制了全面深入挖掘该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及临床诊疗价值。笔者通过检索相关书籍及“中医典海”数据库,系统梳理了“脾主涎”理论的发展脉络,大致分为3个阶段:理论雏形、临床实践和微观研究。“脾主涎”理论发源于先秦、肇始于秦汉、临床应用始于魏晋隋唐、推广深化于宋元明清,开启微观研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2 000多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脾主涎”理论得到较广泛的阐发,丰富了脾藏象理论的内涵。但该理论在指导科研及临床诊疗中的价值亟待进一步发掘。后续需加强“脾主涎”理论科学内涵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工作,以拓展“脾主涎”理论的临床运用,实现“脾主涎”理论的客观化、现代化。
-
单位东莞市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