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时空置换法,分析核桃栽培管理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尺度下有机碳(SOC)及其组分(活性碳、惰性碳)的演变特征,为我国核桃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合适湿度”干筛法和改良Walkley-Black法,以河北省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核桃基地3个种植年限核桃园(7、14、21年)及临近未种植核桃的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年限核桃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SOC及其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核桃园表层(0~40 cm)土壤>2和<0.25 mm团聚体比例分别表现出增加与降低趋势,从而导致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随之增加(增幅为2.3%~18.2%);同时,0~20 cm土层团聚体MWD值显著高于20~40和40~60 cm土层。(2)表层土壤中大粒径(>2和2~0.25 mm)团聚体SOC(包括活性碳、惰性碳)含量、活性及总氮含量基本表现出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深层(40~60 cm)土壤及<0.25 mm团聚体中上述指标(如SOC含量、活性及总氮含量)对种植年限响应不敏感。(3)SOC(包括活性碳、惰性碳)含量、SOC活性、TN含量、SOC/TN值均随团聚体粒径降低或土壤深度而增加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综上,长期(>14年)种植核桃可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利于大粒径团聚体SOC积累,并提高SOC活性,而<0.25 mm团聚体及深层土壤较少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