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为探讨ST段抬高型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规律以及中医分型与各项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STEMI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将其按中医症候分为阴寒凝滞、痰浊闭阻、血瘀气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六个证型,并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各中医证型由多到少分布如下:气滞血瘀→痰浊闭阻→气阴两虚→阳气虚衰→阴寒凝滞→心肾阴虚证。各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1痰浊闭阻组患者年龄相比,气阴两虚、阴寒凝滞、阳气虚衰、心肾阴虚组4组患者与其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气滞血瘀证患者相比,心肾阴虚证患者年龄之间亦表现统计学差异(P<0.05)。2与阴寒凝滞证患者相比,其余五种证型Leaman评分均高于其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3各证型患者TNI及HsCRP水平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4气滞血瘀证及痰浊痹阻证患者BNP水平与其余四组比较均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5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相比,其余五组证型Hb A1c水平均较低,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6与气滞血瘀证患者相比,阳气虚衰、心肾阴虚证患者EF值明显较低,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各类型TG和LDL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可能与STEMI中医辨证分型有内在联系。其中中老年患者气滞血瘀、痰浊痹阻证多见;老年患者阳气虚衰、心肾阴虚证多见;2阴寒凝滞患者比其他证型患者冠脉病变可能相对较轻。3虚证患者比实证患者心功能较差。4气阴两虚患者多为血糖高的患者为主。5痰浊痹阻患者血脂水平比其余患者偏高。
-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