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厚龈型与薄龈型对口腔上前牙修复效果及牙龈龈沟液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行全瓷冠上前牙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130颗牙)进行研究,根据牙龈生物型分为厚龈型42例(67颗牙)和薄龈型38例(63颗牙),对比2组患者修复前后的改良菌斑指数(improved plaque index,mP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bleeding index,m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口腔修复体临床评价评分、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mPI、mBI和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薄龈组mPI、mBI和PD显著低于厚龈组(P<0.05);治疗前,2组龈沟液中TNF-α、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薄龈组龈沟液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低于厚龈组(P<0.05);治疗后6个月,2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密合度、颜色匹配、牙周健康状况及继发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厚龈组边缘密合度、牙周健康状况及继发龋评分显著高于薄龈组(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厚龈组边缘着色评分显著低于薄龈组(P<0.05)。结论:薄龈型更有利于修复后的口腔清洁和口腔健康状况维持;厚龈型患者修复后牙龈指数明显升高,牙龈炎症风险增加,但是其美学效果较薄龈型更好。

  • 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