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主旋律,因"变"之"变"的农村社会工作被赋予了强大的功能主义色彩。然而,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却呈现出表达性与景观性特点,具体表现为专业万能主义与应对现实问题弱有效性之间的张力。对此,在检视"嵌入"与"承认"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应融合与借鉴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发展一种内生性和本土性的社会工作,以便有效地应对本土农村社会问题。与此同时,还应尝试构建一种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性策略框架,即从微观到宏观、由技术到制度、自临床到结构取向,分别致力于个体层面的主体塑造、家庭和团体层面的互惠合作、社区层面的支持发展、社会层面的公平正义,进而形成多重性的社会问题防御和应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