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应用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可行性分析

作者:武岩; 靳拓; 王跃飞; 贺鹏程; 罗军; 刘宏金*; 张雷*; 郭晓宇; 陈瑞英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10): 2100-2108.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21.10.017

摘要

内蒙古阴山北麓作为内蒙古的粮食主产区,普遍存在农田残膜污染的问题。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的重要途径,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性能、降解性能及其产量经济效益对于解决农田残膜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马铃薯田开展了3种PBAT/PLA全生物降解地膜、1种普通PE地膜和裸地处理(分别标记为F1、F2、F3、CK和OF)的覆膜栽培试验和降解地膜填埋试验。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5—6月土壤温度逐渐升高,7—8月中旬达到作物生育期峰值,随后降低至较低水平。与普通PE地膜相比,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发芽、幼苗期(5—6月)平均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未形成显著差异(P>0.05),能够满足马铃薯生育前期的生长需求。F1和F2处理在作物覆膜后42—56 d进入诱导期,当季作物收获前均能进入破碎期,降解率为34.21%—42.74%,填埋365 d后基本降解完全;F3处理覆膜后68—84 d进入诱导期,作物收获前降解率为15.47%—28.04%,填埋365—540 d基本降解完全。3种全生物降解地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为49.64—58.53 t·hm-2和1.6×104—2.4×104 yuan·hm-2,未与普通PE地膜形成显著差异(P>0.05)。F1和F2处理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裸地(P<0.05),其中作物产量分别提高36.85%和38.27%,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43×104 yuan·hm-2和1.5×104 yuan·hm-2;与普通PE地膜相比,作物产量分别增加4.1%和5.18%。根据降解性能和作物产量综合评价,在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种植条件下,F1和F2处理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且在提高作物产量、保护耕地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