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为探究芍药苷(Peoniflorin)抗帕金森病作用的活性及作用机制,本试验首先建立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帕金森细胞模型。通过细形态学观察、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细胞内Ca2+浓度、活性氧(ROS)水平以及细胞凋亡检测,对芍药苷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再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致PD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自主活动和滚轴能力表现,对芍药苷抗PD作用的进一步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明显缩小;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MPP+显著增加PC12细胞LDH释放率(P<0.01)、ROS水平(P<0.01)和Ca2+浓度(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保护组细胞损伤减弱,活细胞数量增多,细胞活性增强;25、50μmol/L剂量芍药苷保护组显著降低MPP+诱导的PC12细胞LDH释放率(P<0.01)、ROS水平(P<0.01)和Ca2+浓度(P<0.01),显著缓解了MPP+诱导的细胞凋亡(P<0.01);MPTP诱导可显著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P<0.01)和滚轴时间(P<0.01),经芍药苷预处理后显著增加小鼠自发站立次数(P<0.05)和滚轴时间(P<0.01);25、50μmol/L芍药苷保护组显著增加了细胞内Bcl-2/Bax表达(P<0.01),同时降低了Caspase-3的表达(P<0.01)。结果表明,芍药苷对MPP+和MPTP诱导帕金森病体内、外模型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细胞内Bcl-2/Bax表达,降低了Caspase-3的表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