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遗保护运动起于对一元现代化工程的反思,却在制度设计与实践进程中陷入推动现代化再扩张、再规训的风险,非遗保护的“现代化”悖论由之显现。对此,学者们主张社区民众的主体性及参与能动性,但仍难以弱化悖论的现实影响。通过对石林大海子“阿诗玛”传承的深度访谈与参与观察发现,村民们与被纳入非遗体系的“阿诗玛”和生活整体中的“阿诗玛”形成了多方位的生活交互。民众“多元之一元”的认知与话语表述,自主变革“阿诗玛”展演使之深入撒尼人社区生活网络的实践,呈现出民众生活逻辑中“与悖论共处”的包容性和创造性;而在具体的个体体验层面,村民在歌舞排练和表演中实践着指向自身文化权利与“成为人”的意义,超越了这一悖论。学者们的悖论焦虑与民众的与悖论共处,恰恰呈现了非遗运动中不同主体话语和实践交流与交互的真相。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