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城郊社区结构的异质性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传统的强化管控方式应对乏力。从网络治理视角出发,运用人口、空间、组织和综合网络中的信任、目标共识、参与者规模与社区能力需求等权变因素,探究不同类型社区对治理模式选择的解释逻辑。结合定量数据和定性资料,对天津市城乡接合部的两个典型社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弱异质性结构社区的网络联系紧密且牢固、节点数量少且集中,适宜采用参与者共同治理模式;强异质性结构社区的网络联系松散且薄弱、节点数量多且分散,需要采用领导者协调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