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后,我国乡建就火热地开展起来,在政策主导下,建筑师和建筑学者们也开始进入乡村,一大批如建构,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在地(Glocalization)等建筑思想也越来越“时髦”,并都可以在乡村复兴的浪潮中找到付诸实践的机会,然而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在外力资本与建筑师的个性发挥下却不得已失语,由被服务沦为主动适应,乡村成为建筑师“先锋”实践的场所,最终导致乡村和农民在资本和建筑师的双重“绑架”下被改造,因此设计实践应以“介入”的方式对乡村进行干预,尊重村民选择。因此文章试图分析在良性资本的推动下,建筑师如何以“介入”的设计方式去放大乡村优势让循环得以持续,同时采用先分析农村、农民和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而理清楚设计实践的定位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一定能够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和改善空间环境的案例,最后总结出的“介入”设计原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