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生素进入水体易堆积在水体下层或者底泥中,对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实验旨在探究恩诺沙星在渔业下层水体中的消除规律,以及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生成情况。实验选取了渔业水环境中常见的环境因素(温度和pH),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这两个环境因素对恩诺沙星(ENR)在水体中降解的影响,同时检测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CIP)的生成及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9个处理组中ENR的半衰期变化范围为13~32天,消除率范围为44%~80%。根方差分析可知,pH变化对恩诺沙星的降解有显著影响,而温度变化对其影响不显著,在温度为25℃和pH 5的条件下,恩诺沙星的消除率最高。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检测到环丙沙星的产生,其在实验开始的第7天,在pH 5和温度为25℃的条件下浓度达到最高(10.8 ng/mL),之后逐渐降低,在第26天时浓度降低到0~0.16 ng/mL之间。本研究明确了环境因素对恩诺沙星降解的影响,为减少养殖环境中残留的恩诺沙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