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期以来,近代建筑研究比较关注其历史价值或尺度比例的分析,少有涉及到建筑师最初的设计方法探究和建造逻辑的原始推演。“平面动态网格法”作为一种非均质轴网布局设计的方法,可能较普遍应用于西方建筑师的设计逻辑中。但在向中国传入的环节缺少足够记载而被长期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本文回顾西方建筑史学中追求数字关系与比例美学的背景,从西方建筑师统领设计施工全过程的基本认识出发,认为西方建筑师有可能在设计的同时就考虑到后续施工的建造顺序。设计图的平面动态生成过程就是将来施工定位与放线建造的过程,而这一设计方法,被定义为“平面动态网格法”。引述国外相关研究和支撑依据,详细揭示“平面动态网格设计”这一可能存在的历史设计方法的具体推演过程,并以苏州东吴大学旧址中的精正楼为案例分析,探究这一设计方法在中国近代西洋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