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PCR方法在分析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中的作用,为儿童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集100份疑似血流感染患儿的外周静脉血进行血培养,同时扩增并测序细菌16S rDNA,比较培养结果与PCR结果。结果 100份血液标本中11份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1%;PCR法23份阳性,阳性率为23%,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5);在23例PCR阳性标本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65.2%,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最多(6例,26.1%),革兰氏阴性菌占34.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例,17.4%)。结论 16S rDNA-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可以很好地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与血培养相比能更客观地反映病原菌分布,可作为一种新的流行病学方法在临床应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尤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