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联合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下肢运动诱发电位、尿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 Hz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15 Hz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期间进行间歇导尿护理,残余尿量连续7 d低于100 mL时停止导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残余尿量、漏尿次数、排尿次数、国际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下肢运动诱发电位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漏尿次数及排尿次数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I-QOL评分、下肢运动诱发电位波幅(AMP)、最大膀胱测量容量(MCC)及初始尿意容量(FDV)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下肢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LAT)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下肢运动诱发电位运动阈值(MT)及储尿期最大膀胱内压(Pves.max)、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5 Hz重复功能性磁刺激治疗比较,采用15 Hz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更佳,可有效解决患者排尿障碍问题,改善下肢运动诱发电位与尿动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