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史家何炳松虽以译介鲁滨逊的《新史学》闻名,但与美国"新史学派"却存在相当程度的疏离。何氏对"新史学"的译述以偏概全,不得要领,有负"新史学"代言人之名。更重要的是,其本人的学术立场倾向于兰克派实证史学,继承伯伦汉、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的衣钵,强调史料工作的重要。就本质而言,何炳松归属于以胡适、傅斯年为代表的史料学派。与"新史学"貌合神离的何氏在"新史学"的传播者中竟能独占鳌头,既反衬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实证学风在中国史学界的强劲势头,又折射出"新史学"进入中国时所遭遇的尴尬与无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