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东省图书馆藏《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稿本六种,其中两种为李宗岱手稿本,分别是底稿本和修改稿本。另有一种李宗岱之子李家恺校写本和三个誊录稿本。这六种稿本之间不是线性承接的关系,其中鼎类部分的文字,誊录甲本来自底稿本,而李家恺校写本、誊录乙本、誊录丙本则来自修改稿本。鼎类之外的文字,均来自底稿本。从底稿本到誊录本的过程中,《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逐渐成为一部分类明确、分卷明晰、文字准确、格式规范的本子。通过理清这六种稿本及其之间的关系,可以认识《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的成书过程,从而更好地对此书进行研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