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2年间,红十三军在浙江省永嘉县西楠溪地区形成并开展武装革命斗争。对红十三军结构的研究显示,其主力部队源自以当地宗族为核心的民间武装。地方革命精英通过由亲缘和学缘形成的宗族关系网络将民间武装串联为红十三军,并依托宗族开展游击战争,将浙江革命推向高潮。但宗族在助力革命的同时也制约着革命的发展,"宗族化"的浙南红军与党组织的关系日趋紧张,最终导致红十三军的失败,浙南革命也因此陷入顿挫。红十三军从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为理解民间武装与革命的互动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