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贮藏温度对雪胆块茎褐变相关酶、底物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为控制褐变、提高雪胆块茎中药材的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鲜切雪胆块茎放置在3个贮藏温度(-20、4和25℃)下,分别于贮藏第0、2、4、8和10 d时取样,测定其褐变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总酚、雪胆甲素和雪胆乙素含量等指标,并进行褐变度与其他测定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切雪胆块茎褐变度均上升,贮藏至第10 d时,25℃下贮藏的鲜切雪胆块茎褐变度较-20和4℃显著升高(P<0.05,下同);3个贮藏温度下的鲜切雪胆块茎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整个贮藏期间25℃下的POD活性始终显著高于-20和4℃;贮藏温度越高,鲜切雪胆块茎的MDA含量越大,贮藏4~10 d,25℃的MDA含量显著高于-20和4℃,但-20与4℃的MDA含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贮藏第4 d后,25℃下贮藏的鲜切雪胆块茎总酚含量也始终显著高于-20和4℃。25℃下贮藏的鲜切雪胆块茎中雪胆甲素含量在第4 d后急剧上升,在第6 d达最大值(1.1410 mg/g),显著高于-20和4℃,而雪胆乙素含量在贮藏2 d后开始急剧增加,至第8 d时达0.01143 mg/g,也显著高于-20和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个贮藏温度下的褐变度均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总酚、雪胆甲素和雪胆乙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20和4℃的褐变度与POD活性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25℃的褐变度与POD活性无显著相关性;-20℃的褐变度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低温(-20和4℃)下贮藏,可通过抑制褐变关键酶POD活性,或减少褐变底物酚类物质的生成而有效控制鲜切雪胆块茎的褐变,以-20℃的控制褐变效果更佳。
-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柯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