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隐喻型性话语多姿多彩,其中以"性是植物""性是动物""性是战争""性是农业""性是食物"的概念隐喻最为常见。研究发现,译者对这些性话语的再现并不是很到位,有很多删减现象,尤其是那些文化个性较强或不参与文本建构的性隐喻表达;针对参与文本建构或跨文化适应性较强的隐喻型性话语,译者往往对之再现,效果比较理想;译者偶尔还会增添一些性隐喻表达,使之更具感染力。总体而言,译文弱化了原文的性隐喻修辞场,不利于传达中国人理解和体验性的特殊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