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雁华; 李娟; 陈子贤; 周晓岗; 董健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6, 36(17): 1126-1132.
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6.17.009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3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17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男88例,女84例;年龄1884岁,平均(50.9±18.7)岁。其中98例伴有冷脓肿,56例存在结核中毒症状。病灶部位以胸椎(112例,65.1%)和腰椎(40例,23.3%)最为常见,颈椎及骶椎少见。结核累及2个椎间隙最为常见(116例,67.4%),其次为累及多个椎间隙(32例,18.6%),其余则为累及单间隙(24例,14.0%)。38例采用前路手术,54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80例采用后路手术。58例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神经损害症状。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临床参数,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各参数与并发症的发生是否相关,再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手术并发症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172例患者中共有72例(41.9%)发生并发症,其中系统并发症最为常见33.7%(58/172),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0.5%(18/1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部位、血红蛋白值、电解质紊乱、术后ASIA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采用后路手术与发生局部并发症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红蛋白<100 g/L、术后神经功能较差(ASIA评分)、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28 d均与出现术后并发症相关。结论术前贫血(血红蛋白<100 g/L)、术后神经功能差和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28 d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