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低剂量优化方案。方法 100例CCTA检查者编入A、B、C三组。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模式、120 kVp作为对照组;研究组B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模式、100 kVp同时适应增加管电流;研究组C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由两名经验丰富放射科医师双盲法操作完成,记录性别、年龄、BMI、心率(HR)、对比剂量(VOCA)、Z轴扫描长度(LZ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和记录主动脉根部(ROA)CT值及噪声指数(IN)、图像主观质量评分(Score)、冠状动脉节段数(Seg.)及其分布,比较三组间上述变量差异。结果两医师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2;三组间性别、年龄、BMI、HR、VOCA、LZA、Sco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诊断冠状动脉节段数98.97%(1 149/1 161),三组间各分值冠状动脉节段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ROA、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显示除A与C组间ROA、A与B组间IN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CTDIvol、DLP、ED差异在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A组比较,B组CTDIvol、DLP、ED分别减少25.3%、30.1%、30.1%,C组CTDIvol、DLP、ED减少56.1%、70.2%、70.2%;与B组比较,C组CTDIvol、DLP、ED分别减少41.2%、57.3%、57.3%。结论采用FBP的256 iCT冠状动脉优化方案减少了辐射剂量,后门控在降低管电压并适当增加曝光量时可使ED减少约30.1%,前门控扫描较常规后门控减少ED约70.2%。

  •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