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腰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椎间孔入路术式, 对照组采用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术式。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脊柱稳定性、腰椎活动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照射次数高于对照组, 但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两组腰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腰椎曲度均高于术前(P<0.05), 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 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高于术前,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术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 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 1/31)与对照组(6.45%, 2/3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均不会影响脊柱稳定性, 并具有手术安全性。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照射次数, 但脊柱内镜椎间孔入路能显著缩短术后卧床时间, 减轻炎症应激反应, 改善腰椎功能, 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