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作者:马国娣; 周珊; 王玮; 于波; 杨爽*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 05(01): 1-5.
DOI:10.3760/cma.j.cn116031.2022.1000108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由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或血流中断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综合征[1]。一旦患病, 需要立即抢救, 让患者的心肌功能更快恢复。只有这样才能恢复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能力, 从而有效避免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2]。AMI的主要临床症状救治结果与患者本身疾病基础情况、医师的服务质量与责任心, 以及医疗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同时患者家庭的经济情况、家属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承受能力、对救治预后的期待值、沟通的配合度, 以及对医师的信任度等诸多因素在患者病程中也至关重要。有些患者经抢救意识清醒后, 易产生不良情绪, 降低治疗依从性, 进而延迟救治进程, 影响预后效果[3]。因此, 医师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对缓解患者及家属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结果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展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破解医患沟通障碍, 建立医患互信,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