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昼、夜增温速率的不对称性,植物对白天与夜间温度变化的响应呈现差异,研究西南亚高山针叶树种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各级根系和叶片的养分(C、N、P、K、Ca、Mg)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对昼、夜增温的响应差异,有助于加深气候变暖对高海拔地区植物影响机制的理解。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对云杉幼苗分别进行白天和夜间增温,同时设置对照。结果表明:1)云杉根系形态结构和养分含量呈现模块化特征,低级根(1-2级)的比根长、比表面积及N、K、Ca、Mg含量均显著大于高级根(3-5级),叶片C、N、P、K含量均显著大于根系;2)昼、夜增温均显著增加了云杉叶片N、P、K、Mg含量(白天增幅分别为17.58%、66.12%、11.00%、18.31%;夜间增幅分别为37.12%、6.63%、29.50%、4.97%),但云杉根系的养分吸收与分配情况对两种增温模式的响应不同。白天增温显著增加了云杉各级根系C、N、P含量及高级根K含量(增幅分别为2.09%-2.69%、15.28%-69.87%、26.39%-86.26%、19.73%-32.28%),降低了各级根系Mg含量及低级根K含量(降幅分别为8.09%-19.68%、14.98%-27.73%);夜间增温显著增加了云杉各级根系N含量(增幅为9.70%-50.14%),降低了各级根系C、P、K、Mg含量(降幅分别为4.85%-17.88%、5.27%-29.92%、16.52%-25.56%、4.99%-16.92%);3)云杉低级根与叶片C:N、C:P比值大于高级根,白天增温显著降低了各级根系与叶片的C:N、C:P比值;夜间增温显著降低了各级根系、叶片的C:N比值与低级根的C:P比值,增加了高级根的C:P比值,昼、夜增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氮磷限制情况。综上所述,昼、夜增温对云杉养分积累与分配影响呈现出差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不同,在森林生态系统气候变暖研究中应该同时考虑白天、夜间增温的影响,进而准确预测气候变暖对高海拔地区植物的影响。(图3表2 参51)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