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中国南方网纹红土对重建南方第四纪气候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网纹化过程的微观认认识尚显薄弱。【方法】将微区分析技术、地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对郎溪网纹红土剖面的白色条纹微区和红白条纹过渡微区的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从元素的含量来看,Fe2O3(5.77%~13.02%)、Mn(253×10-6~2277×10-6)和Co(7×10-6~140×10-6)等铁族元素的含量呈现出条纹中心为低值区,外围为高值区且从条纹中心到外围逐渐增加的趋势,而K2O(1.11%~1.51%)、MgO(0.23%~0.37%)等其他常量元素以及Ti(4 950×10-6~6 544×10-6)、Zr(354×10-6~371×10-6)等稳定性元素含量的分布趋势则与之相异。2)白色条纹微区与红白条纹过渡微区皆以因子1为主,其主要体现了铁和铁族元素等在白色条纹中的淋溶迁移,以及K、Ca、Mg等易溶常量元素和Ti、Zr等稳定性元素的相对富集过程;因子2则主要与铁及铁族元素的淀积过程,以及铁氧化物对Cu、Zn的吸附过程等有关。【结论】通过微区技术方法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网纹红土进行分析,发现白色条纹内部并非是均质的,而是存在由白色条纹中心到外围的渐变特征。白色条纹到红色条纹微区变化规律与白色条纹微区相似,网纹化是一个持续发育的过程。网纹化过程中铁和铁族元素的淋溶迁移占主导,铁和铁族元素淀积过程与淋溶迁移同时存在,网纹化过程相对复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