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绞股蓝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绞股蓝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在线孟德尔人类遗传数据库(OMIM)和药物遗传学与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获取骨质疏松症的相关靶点。对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绞股蓝有效活性成分24种,包括槲皮素、3′-甲基鼠李素和异氟固醇等,和其相对应的靶点有217个。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4620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121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出JUN原癌基因(JUN)、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RELA原癌基因(RELA)、雌激素受体1(ESR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Fos原癌基因(FOS)、Mys原癌基因(MYC)、转录激活因子1(STAT1)等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方面分别有1964、43和160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162条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绞股蓝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症,其分子机制可能与JUN、TP53、AKT1、MAPK1、RELA、ESR1、MAPK14、FOS、MYC、STAT1等靶点相关,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这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单位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