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从断裂活动、盆地压力、构造沉降特征、地震活动性和地温梯度等角度综合分析中国海域盆地适宜大规模CO2地质封存的条件与目标,在宏观上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东部以及南海中央海盆是最佳CO2地质封存区域,但这并不排除其它盆地内部存在适宜的CO2地质封存点,因为具体某个地质封存工程目标的范围相对较小。东海陆架盆地、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内适用于CO2地质封存的地层包括盆地晚期快速沉降期沉积层的底部咸水层和热沉降沉积层内的含油气单元,在适宜的海底之下800到4000 m深度范围内,孔隙度大于10%,静水压力在~8到~40 MPa之间、静岩压力在~13到~83 MPa之间变化。在此压力范围和合适的地温梯度范围内,CO2以超临界状态存在,其密度随温压变化相对稳定,有利于CO2的流动和渗透。另外,盆地内的基性岩浆岩建造的规模和数量也为CO2地质封存和永久矿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虽然工程难度大和代价高,但南海中央海盆是非常安全的适宜封存CO2的区域,注入到海底大洋玄武岩的CO2因为玄武岩矿化需要较长时间,可能存在CO2泄露,但是除了玄武岩矿化以外,可能泄露的CO2在后面的逃逸中还可以被多次封存,包括:火山碎屑岩矿化、海底沉积物封存、海底沉积物CO2水合物封存、碳酸钙中和反应、海底碳湖和海洋溶解CO2等。南海中央海盆目前6个钻遇基底大洋玄武岩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钻孔可以为先导性南海海盆CO2封存实验提供很好的科学与工程基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