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80例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行DPMAS治疗)与对照组(行血浆置换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生化指标[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与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和不良反应(皮疹、瘙痒、口唇麻木)发生率。结果 治疗3 d后,两组患者APPT、PT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PPT、PT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蛋白、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反弹率分别为(339.92±27.51)μmol/L、(18.02±6.41)%,明显低于对照组[(381.85±39.79)μmol/L、(30.63±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MAS治疗肝衰竭高胆红素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及反弹率,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与肝衰竭毒素的清除,且不良反应少。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