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单髁置换是治疗膝内侧间室终末期骨关节炎的首选方案。LINK固定平台假体摆位存在众多影响因素,假体角度偏离是否影响术后疗效?辅助以术前数字图像规划能否减少此种偏离?目的:应用数字影像系统辅助LINK固定平台假体进行单髁置换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探究术前图像规划对假体放置摆位的指导意义,并明确假体偏离角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并同期进行LINK固定平台单髁置换的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共28例32膝,根据术前是否进行图像规划,分为规划组17例(18膝)和常规组11例(14膝)。回顾术中髌骨撞击、弹跳情况,通过术后X射线图像分别对股骨假体内外翻角(A角)和屈伸角(B角)、胫骨假体内外翻角(E角)和后倾角(F角)以及周围透亮线进行测量,计算并记录角度变异率、松动发生率和假体角度偏离评分。随访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①32膝随访6-33个月;②术中两组髌骨均无撞击和弹跳;③术后测量规划组A角[3.90(-0.66,6.78)]°,B角[4.33(2.01,8.05)]°,E角[-3.28(-7.61,-0.13)]°,F角[0.30(-2.74,2.50)]°;常规组A角[2.75(-2.73,8.29)]°,B角[6.45(1.55,18.30)]°,E角[-3.05(-6.73,0.54)]°,F角[3.30(-2.35,6.71)]°;④规划组B角偏离评分、股骨假体偏离评分、假体总体偏离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胫骨假体偏离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⑤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⑥A角偏离评分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533,P=0.002);⑦规划组无并发症发生,常规组1膝出现假体松动并接受翻修;⑧结果表明数字影像系统辅助术前图像规划能够提高LINK固定平台假体安放位置的准确性,减少假体角度偏离;固定平台股骨假体内外翻角(A角)的偏离程度将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