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佛教造像艺术,在基本稳定的程式框架之内,逐步得以发展,不同时代的艺术改造使造像精神得到精准表达。"思惟菩萨"传入中国后,从简单到复杂,既有太子形象,也有菩萨和罗汉形象,在5~6世纪时最为常见,均以半趺跏坐、左臂支颐、低头敛目、微笑沉思等为基本形态,至北齐、北周时最为兴盛。自隋唐至明清的遗存较少,但有精品或大型的作品出现。"思惟菩萨"是一种极具魅力的佛教艺术形态,虽然存世不多,但所表达的情感和境界是深层次的,体现出思维的神性以及觉者的精神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