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朝士族子弟间兴起的"幼属文"之风,源于汉末以后"以名取士"的社会风气。晋宋之后,文章成为士人攫取名声,积累入仕资源的手段。在惧怕年命不永、以早达为高的社会风气下,南朝后期士族子弟出仕时间普遍提前,"幼属文"现象也逐渐向低幼化发展,学习属文甚至提到了学习《五经》和史传之前。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社会中大量出现以"幼属文"成名的早熟作者,社会舆论也更倾向于用"天才"解释文才的来源。这些舆论深刻影响了刘勰、钟嵘等齐梁间主要文学评论家,使他们在论及文学才能时更倾向于使用"才主学辅"的解释结构,将天才视为结撰文章的主要能力。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此后中国文论中对天才的崇奉。
- 单位